为民抒情抒怀
要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,就要情系人民、扎根人民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本届中国新闻奖的多件获奖作品,主动回应社会关切,深入反映群众呼声,用实际行动践行着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工作导向。
光明日报重大主题报道《神山村三日》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喜人嬗变,以及党和人民之间血肉相连的深挚情感;农民日报通讯《“小田变大田”引出“农田四变”》深度还原关于“田”的农村基层改革来龙去脉,多用百姓话、农家话,增强了可读性和感染力。
中国青年报通讯《孤勇者》深入刻画国家级实验室科研人员的群像,将艰涩难懂的学术化为深入浅出的大众话题,提炼出以精卫填海精神走上珠峰之巅的主题;工人日报系列报道《工伤认定如何“新题新解”》回应了劳动者的关切,将现实困境与高层政策有效链接起来。
此外,北京广播电视台舆论监督报道《三天38000!医院太平间“天价”殡葬费调查》、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专题《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》、四川日报系列报道《乡村振兴蹲点记》、内蒙古广播电视台系列报道《记者调查·羊皮去哪儿了?》、湖南广播电视台典型报道《田野上最亮的星》等获奖作品,走进人民群众,用镜头记录发展变化,用笔锋书写初心使命。
加快媒体融合
创新传播手段
以融合发展为突破口,主流媒体在时代变革中“破茧蝶变”。获得本届中国新闻奖的多件融媒体作品,用鲜活生动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,有效提高了新闻舆论传播力、引导力、影响力、公信力。
人民日报客户端融合报道《新千里江山图》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,融合多种新媒体技术,为大众展开了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,绘就了“非凡十年”的壮美画卷。
新华社客户端融合报道《创意微政论片丨真理之光》融合手绘原画、CG动画、数字音频等技术,将抽象思想与鲜活故事贯通,生动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伟力。
央视新闻客户端融合报道《三星堆新发现丨古蜀国的青铜时代》利用即时云渲染和虚幻引擎技术,展开移动沉浸式VR直播和H5集纳式报道,在“云端”呈现考古发掘现场。
求是英文网国际传播《High-Speed Rail: A Prime Example of China'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(高铁:中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)》以文字和短视频相结合的形式,较为全面地介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,寓思想性、理论性、知识性、观赏性于一体,取得较好国际传播效果。
长城新媒体集团冀云客户端新闻漫画《手绘长卷丨长城群英绘·北京2022年冬奥会冠军“全家福”》用北京冬奥会全部200多名金牌获得者的漫画肖像长卷揭示了世界一家亲、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;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上游新闻客户端融合报道《超震撼航拍——看,星光战胜火光!》扎根重庆山火扑救现场,展现和传递中国人民凝聚一心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伟大民族精神。
此外,江西日报社江西新闻客户端应用创新《江西营商“营商帮办”》、中国科技网融合报道《数读中国创新——从海底15250米到高空3.6万公里》等获奖作品,以创新的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,实现了更加移动化、视觉化、智能化的内容生产。
(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)